从三场重要会议看过渡期收官

新闻热点 2025-09-15 06:01:22 586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毓钊

2025年是从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不到半年的过渡官时间。

行百里者半九十。期收要闻视野关键时刻,从场贵州如何答卷?过渡官

7月10日,省委、期收省政府召开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从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过渡官重要论述和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会议精神,期收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从场

记者梳理发现,过渡官最近三年,期收贵州这个会议已经成为惯例,从场省委、过渡官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期收推动落实。

既挂帅,也出征。

收官之年,调兵遣将愈发密集。这已是近一个多月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三场乡村振兴领域重要会议——

‌6月5日‌,省委专题研究“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省委、要闻视野省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把脉县域经济;

‌6月16日‌,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部署会召开,为优秀者记功、为继任者壮行。

三场会议、三个维度,共同勾勒出收官之年的贵州“战法”。让我们透过这些重要部署,看贵州如何答好这道时代考题。

今年3月17日,肇兴的鼓楼里、火塘边,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畅谈,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村寨变化和幸福生活,话语中洋溢欢欣,笑容里绽放自信。

“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回应说,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

关怀之切,源于任务之重。

脱贫攻坚期间,贵州923万人摆脱贫困、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搬迁规模均为全国之最。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转到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贵州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以“钉钉子精神”錾刻巩固之路、标注振兴征程。

成果牢不牢、保障好不好、收入高不高,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心。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工作转向抓高质量发展,但绝不是说把农村的重要性转掉,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把脱贫转向乡村全面振兴,脱贫的兜底必须是固若金汤的,绝对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关键要把这些事做实,持续下去。”

贵州县域人口占比高、经济占比重,既承载着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又肩负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6月5日召开的专题会议指出,要把县域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重在强功能,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发挥比较优势,展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幸福贵州新风采。

紧扣潜力在县域、关键靠兴业、落点在富民,贵州正奋力探索兴业、强县、富民三位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径。

综合近期三次会议信息,记者发现了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1:同题共答。

7月10日的会议强调,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过渡期各项任务圆满收官,确保向常态化帮扶平稳过渡和无缝衔接。

近期的三次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统筹谋划部署。

县一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会议传递出的要求一如既往: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慎终如始抓好过渡期各项工作。

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线指战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第一书记制度还是要坚持,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

过渡期以来,全省3.09万名第一书记、6.42万名工作队员接续驻村,在乡村一线发光发热。

6月16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部署会,表彰了一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新一轮选派出驻村第一书记1.01万人、驻村工作队员2.02万人奔赴乡村。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

“看着老支书深情的眼神,我毅然决定,向组织申请再驻两年……”一位续任的驻村干部说,希望接续努力,把乡村的过去、现在、未来有机联合起来。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哪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全体人民的“大合唱”。

7月10日的会议既强调各个地方要把主体责任负起来,也强调部门协同配合,“不能丢给地方一个单子就完事”。

6月5日召开的专题会议也强调,要加强省市县协同,发挥市县积极性、主动性,“三规联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

7月10日的会议在部署加强帮扶产业项目时要求,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收益分配方式,“让企业愿意带,农户有积极性。”

这与省领导多次强调的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等要求一脉相承。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关键词2:应尽之责与应减之负。

首先,要负起应尽之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明确要求:“过渡期结束后,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还要搭把手,要建立统一监测、分类帮扶机制,把民生底线兜牢。”

精准监测是有效帮扶的前提。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贵州发挥大数据优势,建好用好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推动实现17家部门数据互通共享,让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推广“贵州防贫申报”小程序,通过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和干部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识别,紧盯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监测。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重点围绕提升监测效能、强化帮扶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作了部署。

7月10日的会议在部署进一步提升监测帮扶精准度和有效性时指出,要用好大数据但不能唯大数据,强调要发挥村干部“铁脚板”作用,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情况。

会议还对抓好国家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提升监测帮扶精准度、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效、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提升耕地质量、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等重点工作作了系统部署。

每一条都是应尽之责,每一条都要做实做好。

同时,要减掉应减之负。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减负不减责任、不减担当。会议明确要求,不统计一些没有必要的数据,让基层干部多干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就相关问题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

谋定而后动,行稳以致远。省委、省政府已经锚定目标,让我们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锤接着一锤敲,把每颗钉子都钉实钉牢,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责任编辑:高原)

本文地址:http://news.pcclzzc.com/html/153d4389940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为什么脱口秀舞台值得更多聚光灯

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中欧班列东通道上半年出入境班列近2500列

科创板六周年:以“硬科技”底色铸发展新动能

事关1万亿 美最高法院11月审议政府关税合法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