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在厨房里创作(下)\米 哈

新闻要闻 2025-09-14 23:23:10 9

  上回提到,普赫希创作了一幅长名的通读拼贴作品《用厨房的刀子切开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时代》,以表示女性艺术家的房里要闻纵横自觉。

  在作品里,创作赫希拼贴了艺术家凯绸.柯勒惠支(Käthe Kollwitz)的下米头像,象征女性终于成为普鲁士艺术学院的普第一位女教授。这些细节,通读指涉了一种家务事与大时代的房里联系。

  赫希本身曾在乌尔斯坦出版社的创作手工艺部门设计编织、刺绣的下米图样,于是普她把这些“女性化”的素材纳入拼贴,把手工与艺术、通读私人与公共、房里家务与文化,创作全部搅拌在一起。下米要闻纵横这就像在厨房里随手做菜,用的食材可能平凡,但端上桌的却是新的组合、新的味道。

  在当时的柏林达达艺术圈,赫希几乎是唯一的女性。她的存在既显眼,又在边缘。有时,男性同侪会视她为局外人,甚至想要排除她的作品展出。但,赫希没有退缩,她把性别的不公与社会的混乱,转化为影像的拼贴。她的作品不是精致的工艺,而是一种有力的反抗,反抗社会的虚伪,反抗艺术的严肃。

  有人或许会觉得,厨房的事太小,拼贴的纸屑太琐碎,怎能与“伟大的艺术”相提并论呢?这正是赫希的质疑:艺术不需要远在博物馆里,它可以从报纸的边角开始,它不必是永恒的大理石雕像,也可以是贴在桌面上的碎纸拼图。

  赫希选择以厨房作为她作品的发生场景,实在最恰当不过了。在厨房里,切开日子的平凡,从切割到重组,弄出一点不平凡的滋味。买一个锅子,不只是为了煮饭,而是为了在生活里找到一点仪式感。切一个洋葱,不只是为了炒菜,而是为了感受当下的节奏声。在此,我们自然联想到赫希给我们的启示:以小见大,以观念改变现实。

  厨房无小事,生活无小事。不要看轻所谓日常、琐碎的家庭事,这些动作,也许简单,也许琐碎,却在支撑生活,滋养情感。它们,更是灵感、批判、新方向的起点。

本文地址:http://news.pcclzzc.com/html/337f4809918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精准监督筑牢廉洁防线,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新语|“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甘南县税务局召开涉税服务阳光定价座谈会

有AI有家 快乐出发!2025年第四届黑龙江移动全球通欢乐跑燃情开跑

台湾青少年山城竞逐“创新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