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假专家用短视频坑农害农(民生观)

新闻焦点 2025-09-14 18:30:53 37

  农业安全无小事,别让农民利益不容损害,假专家用不让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平台将黑手伸向农业领域,短视新事快报相关各方应切实担起责任

  近日,频坑有农民朋友反映,农害农民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批假冒的生观农技专家。这些“专家”看起来很专业,别让他们讲解农业“知识”,假专家用分享农技“妙招”,短视新事快报推荐农资产品。频坑可这些所谓的农害农民“网红农资”却遭到了农民朋友的差评——根本不好用。

  近年来,生观短视频平台出现了不少披着“科普”“知识分享”外衣的别让“专家”,表达方式“炸裂”、假专家用观点“犀利”,短视但往往“带货”才是目的。有媒体调查了一家运营多个“农技专家”账号的公司,发现实际出镜的人员没有农业教育背景,甚至大多数人不懂农业知识。这样的“专家”推荐的农资产品,质量如何保障?农民一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但影响粮食生产,而且损害生计。

  防范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坑农害农,刻不容缓。

  短视频平台要履行责任。一些“专家”账号的简介里写有“农业大学”“从事农业行业几十年”等字样,用语模糊,对农民朋友来说难以辨别。对于涉农的关键词,平台应进行重点排查和监测,在涉农账号注册、认证时仔细核实,要求申请者提供相关证明。在这类账号运营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管,对涉农账号的投诉要提升反应速度,加大处置力度。

  真专家们可以主动上网科普。很多正规机构或院校的农技专家经常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解惑,但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总是有限。现在上网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农技专家可以尝试利用短视频网站等社交媒体进行科普,这样能触达更多受众、实现远程交流,也能让农技领域的“李鬼”没有可乘之机。

  监管力度不能降。假农技专家坑骗农民,性质恶劣,但受骗者往往比较分散、被骗金额不大,调查取证和维权都相对困难。只有完善相关规定,提高涉农内容的发布门槛,规范平台行为,深入调查、扎实取证,对坑农者依法依规严惩,才能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震慑不法分子。

  当然,农民朋友也需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跟风。相关部门也可以进一步细化服务,多把身子沉下来了解农民的需求,帮助对接真专家,力保他们免受坑骗。

  农业安全无小事,农民利益不容损害,不让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平台将黑手伸向农业领域,相关各方应切实担起责任。(白真智)

[ 责编:孙满桃 ]
本文地址:http://news.pcclzzc.com/html/39a2699934.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较去年提前76天!2025年度电影票房突破400亿

警方撤销“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处罚:当事人想找份工作并复婚,办案人员或被处分甚至担刑责

白宫:在以色列对卡塔尔发动袭击“前一刻”才接到通知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民进党的“信息茧房”困不住台湾青年(日月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