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手艺人把日子过成了歌

新闻热点 2025-09-15 04:49:25 942
X

调查问题加载中,乐器请稍候。手艺
若长时间无响应,人把日过新闻洞察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孙金行 赵明昊 靳昊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明全

  在新疆喀什疏附县有一个“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成歌叫托万克吾库萨克村,乐器这里的手艺乐器制造历史可追溯至150多年前。日前,人把日过记者走进村庄,成歌还未见乐器,乐器便先听见悦耳的手艺音乐——热瓦普的浑厚、都塔尔的人把日过悠扬、萨塔尔的成歌清越,与微风交织成夏日交响曲。乐器

  “边缘厚,手艺发出来的人把日过新闻洞察声音就低沉;挖得深,音质就又不同。”在乐器村一个4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76岁的依明·吾守尔手指翻飞,木屑簌簌落下,手上的桑木被削出完美的弧线。

  一块顶级共鸣箱的诞生,不仅在选材和制作方面要求严格,在制作上更是时间与耐性的艺术——自然阴干两年后,还需匠人反复修正内腔瑕疵。这样制成的热瓦普音色通透,外表精致美观。

  依明11岁随父学艺,与木头、蟒蛇皮、牛骨打了一辈子交道,由他手作的共鸣箱在厚薄分寸间自有乾坤,被公认为村中音色最好的乐器零部件。

  村子里,多半村民家里都有一个民族乐器展示间,摆满了做工精美、款式不同的民族乐器。“除了本身的实用价值外,这些乐器还是精美的艺术品,深受人们喜爱,孩子们也愿意学习。”38岁的乐器制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热合曼·阿布都拉之子马木提·热合曼。

  “我很喜欢制作乐器,一放假就会跑来工坊学习。”才上小学的伊克散·艾尼瓦尔已经能独立制作都塔尔的琴颈。

  目前,在全村64户制作乐器的家庭里,像伊克散这样的“传承人”有几十人,最年长的匠人已传艺至第四代,形成“10岁学艺,76岁仍掌刀”的传承梯队。

  如今,村里的年轻匠人还通过直播将乐器销往全国,在景区排练的沉浸式演出供游客深入体验……民族乐器村形成集乐器制作、展示、销售、演艺、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这个乐器村年均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每年制作乐器6万余件,村民整体收入达200余万元。

  “这里的乐器手艺人把日子过成了歌,我们也想让更多游客走进乐器村!”疏附县文广旅局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努尔比耶·凯赛尔说。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3日 09版)

[ 责编:邢彬 ]
本文地址:http://news.pcclzzc.com/html/426d4189915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合肥包河区:科创引领 人才安居

技艺变创意 鼓楼显匠心

让年味儿更“燃”

来自多地200余项非遗项目在“龙年非遗大集”上亮相

2025服贸会丨裸服3D穿越名场面 剧迷花式打卡玩不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