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舜礼:5A级名号何以被全国各地“高看”
近些年,高看旅游景区的高舜国各5A级名号愈益走红。一些网媒也把拥有这类名号的号何全球聚焦景区,定性为“长红”景区,被全认为就是高看客源兴旺、财源滚滚。高舜国各由于这一品牌效应的号何影响,争创5A的被全市县积极性高涨,有的高看甚至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示志在必得;有幸获取这一名号者,也像一头撞进顶级景区的高舜国各俱乐部,那兴奋劲儿与成功“申遗”差不多,号何直觉得居功至伟、被全踌躇满志。高看
据深谙5A创建之法者云,高舜国各该项工作启动至今近20载,号何创建程序在增多、周期在拉长、花费在加大,总体难度也在提升。尽管如此,5A的名号依旧被厚爱、被眷顾、被高看,一些市县为创建而毅然决然、锲而不舍。到底这是因为啥?
一、“高看”的浅表缘由
各地追逐景区的5A名号,有些原因显而易见。早些年,看清此道的市县还不多,越往后觉醒的就越多了,就像改革开放之初与近些年全社会对高考的认识和关注。
1、5A是业界的金字招牌。其含金量之高,可从多方面透视:组织评审权在行业最高机关--文旅部,省里只能评4A以下的,终审权限的不同,意味着含金量的全球聚焦高低;就连被抽签选为参与暗访的专家,有的也把这非常态的“差遣”当作自我名头,说出去似比大学二级教授还威武;至于承揽辅导提升之“活儿”的规划公司,动辄也要三百万,也有喊出更多金额“包过”的忽悠者。
2、跻身世界级行列的台阶。各省市县均重视世界级旅游目标打造。由旅游部门主导的几个世界级,就有把5A作为入围基础的。因此,在景区领域,欲要跻身世界级行列,必先达到5A级。如此的工作逻辑和晋身之阶,对胸怀远大的市县来说,争创5A便是实现战略目标之必要一环。
3、承载大旅游的梦想。不少地方都想旅游“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期盼能找到一个龙头作为牵引。一些地方困扰于旅游要素的小散弱,自比是“虽有满天星斗,但缺一轮明月”,故而把争创5A视为“造月工程”。似乎有了5A,就有了景区排头兵,就有了旅游顶梁柱,就可以打旅游翻身仗,不仅让本景区迅猛壮大,还能带动县市的旅游发展,就如有了强劲动力的“复兴号”高铁机车,能够拉动16节车厢跑出360公里时速。
4、旅游政绩的标志物。在各地旅游的发展规划或年度部署中,创建5A被视作响当当的大事儿;各地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都把5A级景区写在赫然位置,视之为不可忽略的金名片。尤其近些年,随着5A创建难度的加大,便更成为挂钩政绩或凸显政绩的标志,主持创建者往往非升即迁,市县领导也倍感脸面有光。
5、能拼就赢的潜意识。明明知道创建5A不容易,为何跃跃欲试者如过江之鲫?一个原因就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志者,事竟成”。在不少能拍板的官员看来,咱既已是4A,距离5A就仅一步之遥;也就像儿子今已读高二,明年不就高考吗。觉得只要颠起脚尖、就够得着了;再努一下力、不就拿下了。这种潜意识的文化心理,让不少市县涌向5A创建的“独木桥”。
二、“高看”的深层原因
探究各地争相追逐5A名号的缘由,还有稍深层的一些因素,包括发展理念、信息传播、思维惯性、利益诉求等。
1、旅游理念的固步自封。近些年,行业主管部门对创建5A工作把握节奏、控制增量,而决非是鼓励和倡导大干快上,但市县级为何反其道而行之,表现得愈加热心和主动?这里有把创5A作为政绩的内在诉求,也有发展站位、思维定势、行为惯性的问题。大凡涉及发展理念和新的思路,只要行业主管部门有新提法、新表述、新倡导,省市县大都会很快地引用和紧跟,即使未必在内心和行动上接受,大多都会亦步亦趋的。当然,也有口头说一套、行动另一套的,即使过了若干年,旅游发展思路仍与主管部门的倡导方向不相吻合。各地所热衷的创建5A,就是这类行业现象的现实反映。更多的例证,还可去看一下: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行业内用了不止10多年,有的地方至今也未转变到位;上世纪90年代,宾馆饭店业也曾踊跃争评五星级,视为城市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的成就,踊跃程度颇似现今的创建5A;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曾牵动地方党政领导的神经末梢,表现出一种社会聚焦的“长尾效应”;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已相沿成习,即使十年八载不搞旅游开发也要修编或重编;旅游影视基地之类项目的市场空间已明显萎缩,但依旧有些地方舍生忘死的以身相试。
2、景区地位的认识固化。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旅游供求市场变化很多和很大,其一就是景区的传统地位被撼动,诸多业态广泛勃兴。有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从观光旅游到度假休闲,也有更复杂和多样性的表述。较明显的表现,越是市场经济发达、旅游经济发达的地方,新兴业态和旅游吸引物就越多,度假休闲、康养旅居、户外运动、特种旅游已明显挤压观光旅游的空间,譬如浙江湖州在全国地级市中已有4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微度假、自驾旅居、民宿产业、康养生活、假日经济已是旅游产业普遍现象。但仍有一些市县恋恋不舍观光旅游、景区旅游、团队旅游,一说就是有几个5A、4A、3A级景区,一想就是大巴车、导游旗、团队客,一出台刺激旅游消费的举措就是考虑压迫景区减免门票。这反映了一些地方对旅游发展目标的追求,依旧驰驱在过于狭窄的旅游景区单行线上,争创5A就自然成为首屈一指的诉求。市县一级领导工作都忙,常常夜以继日,难得有出游机会,对旅游的实感还不如老婆孩子,自然就像生活在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怎么知悉景区主导的时代已过去。就如同“上班”的概念,传统的印象就是大家集中办公,其实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办公方式已多元化、灵活化,发达国家早已“居家办公”为主,更不要说自由职业、“数字游民”、“程序猿”、“码农”和新兴职业者了。
3、信息传递的“涟漪效应”。一些旅游欠发达、地处偏远的市县,仍执念于5A级创建,从信息传播的规律看,都是信息的递减、延宕或失真。就如同向湖中扔一枚石子,“震中”最先激起水花和涟漪,随着层层向外扩散,传导也便快速递减,待波及到湖滨时,可能已微弱到波澜不惊,传递的信息很可能因突发的青蛙入水而导致走样。目前,“震中”传出的声波和涟漪,并非大力鼓动创建5A,但传到市县一级后,不仅音讯消散、而且走向反面,就反映了这种现实情况,更主要的是站位和认知上差异较大,如大都市、省会城市与三四线城市,行业部门领导与地方党政领导,行业部门的最高机关与基层部门,造成了工作导向和信息传导的落空与失效。
4、助推GDP的客观诱因。创建5A需要提升旅游配套设施,需要补短板、强弱项,如建设宽阔高大的游客中心、较高规格且绵长的游步道、最新型的智慧旅游保障系统等,加大投资便成为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一些地方不怕花钱、不惜花钱,甚至花钱手笔越弄越大,公共设施和诸多配套都瞄准“高大上”,这种做派已日趋普遍、愈演愈烈。这不由得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弥补景观质量的不足,就得加大配套设施的提升,花费几亿元甚至更多也在所不惜。业界有识之士指出,地方之所以愿意出这个钱,且根本不在意其多少,就因为投入越多越能拉动 GDP,这是当地官员所期望和乐见的。
三、“高看”难以实至名归
在创建5A的实践中,各地期望的目标都能实现吗?从诸多现实情况看是很有难度的,有的压根儿就不该“从众”创建,有的则是大打折扣了,有的最终竹篮打水、折戟沉沙。因此,创建5A应慎重抉择。
1、创5A最应切合当地现实。各地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只有部分市县有观光旅游的明显优势,其它的则很可能是多元业态和产品,发展路径只能走向全域旅游。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的景区多已实行免票,不少国家已完成从观光向度假的转变,也有的以商贸和会奖旅游为重点,新加坡就是其代表者。国内各地的旅游也处于加快转型期,以观光资源见长的仅是少部分,如浙江义乌就以商贸旅游见长,广西巴马、玉林以健康养生见长,云南普洱、大理因气候宜人而以旅居度假见长,滇西北的怒江州则以户外运动和特种旅游见长。因此,从各自实际出发,发挥当地真正所长,而非一窝蜂地创5A,乃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态度。
2、创5A难以指望立竿见影。从全国情况看,5A级景区客流量较大,但也并不绝对和普遍,有些景区年售票量不足50万张,有的甚至不到20万。游客宠爱5A并非无条件,都以有独特魅力为前提,否则就不会有半死不活的5A景区,更有甚者已濒临破产。因此,指望创个5A牌子,之后便一劳永逸、坐收红利,那是类乎“天上掉馅饼”的奢望;个别地方赢得了5A牌子,不久又吃了黄牌、甚至摘牌,招致了相关官员被撤职查办,这便是反受5A名号之累了。
3、创5A需耐住排长队的寂寞。人所共知,5A创建周期越来越长,从提出申请、到这评价、那检查,再到辅导创建、改进提升,再到暗访抽检、排队待验收,十分繁琐和冗长。还不见得每年都评,有时一耽搁就二三年,指望靠它去添加政绩,弄不好“黄花菜都凉了”,不管你多么庄严地写入市县《政府工作报告》,届时极有可能给自己挖了大坑。干部任期仅数年而已,去排创建的大长队却没准没点,黑压压的一望无际,搞不好真要“空悲切”。
4、创5A的大账应理智去算。创5A是为啥,直观目的应是争取一块行业性认可的牌子,以利于宣传营销;如果直奔这个目的,不考虑附加因素,其选择空间也还不小。譬如,乡村旅游,农业口、旅游口都有相应的称号和牌子;生态旅游,环保口、国土口、旅游口也都有一些称号和牌子。仅就旅游行业来说,由文旅部主导的创建也有若干,规格上都是与5A景区相同的,都是全国性的金字招牌,但竞争性和争创难度要小很多。这就像出国参加奥运比赛,各个项目的金牌都是金牌,就看你有多大本事能拿多少,而未必一定盯着“三大球”。旅游领域的创建、拿牌,与体育比赛应带有类似性,你的长项不在观光旅游,为何还要拼命掺乎创5A呢?假如举全市之力、全县之力,耗时七八载,最后劳师糜饷、劳而无功,还拉了一腚“饥荒”,这笔账恐怕傻子也能拎得清。
总之,5A级名号是个“好东东”,但是否要争取拿一个,需要看各地的旅游实际。当下5A名号之被“高看”,有其品牌在旅游市场影响力的因素,也要一些地方因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无知”与“落伍”的因素,还有以争创5A名号为地方政绩涂脂抹粉的因素。因此,对于5A级“溢价”式的“高看”,各地方和全行业应多一份理性和清醒,少一些从众和热衷心态,方有利于把握旅游发展的方向、重点和目标。
(来源:中国网 作者:高舜礼)
【责任编辑:郭旭】本文地址:http://news.pcclzzc.com/html/485a4239909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